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关键
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发展“加速器”的关键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成都,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鼓励在蓉企业深度融入全市145所中高职学院,共同培养人才、共建员工培训基地,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等鼓励政策。二是支持企业办职业教育学校。
2011年,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共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实验室,办“订单班”,企业派技术专家到学校授课,对学生进行从“入口”到“出口”的全流程嵌入式培养。
为破解校企合作“校热企冷”顽疾,一些学校探索出股权共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逆境求生:培养“斜杠”人才
面对一些高端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明显趋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认为,职业院校要适应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把育人目标从“一技之长”的手艺人,转向培养跨界“斜杠”人才。
教育专家纪大海说,当前中职生升高职、高职生专升本比例仍偏低。应探索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搭建起人人皆可成才的职普融通“立交桥”。
除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外,社会环境亦至关重要。要让职业教育变成“香饽饽”,需彻底根除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打破制度层面对职校生的区别对待。社会应尊重技能人才,让学生感到选择职业教育一样能实现人生价值。(记者 吴晓颖)
原标题:这里“发展空间更大”!台湾芯片人才流向大陆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 港媒称,对于台湾技术工人而言,赴大陆工作并非新现象。但行业观察人士说,过去几年间,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