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题:“热到不行”,怎样躲避高温病?
新华社记者鲍晓菁、廖君、邱冰清
入夏以来,多地“热到不行”,高温病频发。专家提醒,中暑、卒中等高温病程度严重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特别是老人、户外工作者在高温天气下要格外注意,合理降温才能躲避高温病。
气温“爆表”,中暑、中风、晒伤频发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7月下旬以来,我国多地高温高湿,部分地区的体感温度甚至超过55℃。安徽省气象台发布称,合肥的地表温度一度达到68.9℃。
在极端天气下,医院接诊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记者从武汉、合肥的多家医院获悉,今年有多例严重中暑到昏迷、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病例。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日前一天内收治3名中暑患者,其中一名体感温度高达42℃,确诊为重症中暑。而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上周收治了7名中暑患者,其中重症中暑2人,1名危重病人抢救无效死亡。
专家认为,在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情况,就要考虑中暑的可能。而重症中暑有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热射病的死亡率高达40%至50%,对于50周岁以上的人,死亡率甚至达到70%左右。”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生笪伟生说。
除了个体因素,热射病发病与3个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和密闭无风环境。专家建议,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等在高温天气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医救治。
卒中患者增多,老年人是高危群体
记者采访看到,各家医院都在急诊处开辟了卒中优先绿色通道。武汉市多家医院急诊科统计,近期收治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加了两成。专家称,夏季是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35℃以上的高温天,心梗、脑卒中、高血压、血栓易发。
除了老年人脑卒中常发,年轻人也有发生,症状多为面部歪斜、口齿不清等。医生表示,他们中有些是剧烈运动后马上进入空调房,有些是宿醉后吹空调导致的。
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急诊科主任艾芬解释,由于天气炎热,人体体表血管不断扩张,血液集于体表,心脏、大脑血液供应量不足,冠心病人很容易突发病情;特别是由屋外进入空调房时,由于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脑血管疾病加重;夏夜天气燥热,睡眠质量不高,心脑血管患者也容易发病。
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下有过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头晕、心慌、全身无力、大汗后抽搐等症状,就要警惕中暑;出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则可能是“热中风”前兆,这两种情况均要及时送医抢救。
晒伤可致癌,儿童更危险
记者在多家医院的皮肤科了解到,由于近期天气多以晴朗为主,云层较薄,紫外线辐射强,人们极易受到紫外线照射,因此晒伤、日光性皮炎患者较多。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主任马小玲解释,晒伤是由于日光的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后,引起局部皮肤发生了光毒反应。晒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晒伤的第二天,病情到达高峰,可伴有发热、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轻度晒伤会出现红肿、红斑或者少量水泡;中度晒伤,皮肤上的水泡比较大,且有渗出物;重度晒伤不仅水泡和分泌物较多,且很可能会留下疤痕。
专家提醒,除了外出打伞、涂抹高倍数防晒霜等日常防护,烈日下外出的人们还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避免摄入光敏性食物。如莴苣、芹菜、香菜、芥菜、小白菜、柠檬等光敏性食物,人体消化吸收后,其中所含的光敏性物质会随之进入皮肤,此时如果照射强光,就会和日光发生反应,进而出现裸露部位皮肤红肿、起疹子,并伴有明显瘙痒、烧灼或刺痛感等日晒伤的症状。
北方首轮高温来袭 北方小伙伴好像坐上了气温“过山车”。今年首轮高温天气猝不及防地就来了!23日前后,北方将出现今年首轮高温天气,高温来袭,你的短裤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