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7月31日电 题:凌尚前:39年初心不改守护边疆
新华社记者农冠斌、曹祎铭
39年,14000多个日夜,磨破200多双鞋;11块界碑,每周巡逻2次,每次往返16公里……“老哨兵”凌尚前不忘初心,用坚守和奉献扎根边疆、守护边疆。
凌尚前是广西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的一名普通哨兵,面容瘦黑,略显苍老。56年前,他出生在距离中越边境线不足1公里的小山村,“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对这里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17岁那年,初中毕业的凌尚前积极参加乡里征兵,却未能如愿入伍。后来得知乡里招收国防民兵哨员,他又积极报名并通过考核,终于成为一名民兵。此后,凌尚前便用他的一双“铁脚板”,穿行在边境线的高山密林间,开始了守边护土的生涯。
记者日前跟随凌尚前走了一次例行巡逻线路。巡逻、擦拭界碑、瞭望勘察……这是凌尚前和其他哨员们每次巡逻时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路上凌尚前不苟言笑,认真观察路边的一草一木和每一处设施。“巡逻容不得半点马虎,国家的事都是大事,我们得认真对待。”凌尚前说。
夏日,暑气逼人,空气中不时泛起植物腐烂发酵的味道。记者在山林间行走不一会儿,浑身便被汗水浸透。这样的酷暑中,凌尚前和哨员们时而需要开山劈路,穿行中又偶尔会被树枝所伤,更需要提防不时出没的蛇虫,艰苦非常。
“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很熟悉,界碑和巡逻路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凌尚前说。
巡逻线路大都穿过密林深处,或在陡峭山脊。哨所原来没有巡逻路,不少线路是凌尚前和其他哨兵踩出来的。路上要过沟壑、爬陡坡、穿密林,脚下是一些碎碎尖尖的石块。尽管已经56岁,凌尚前走起山路来依旧身手矫健。“路不好走,差不多两个月鞋底就磨穿了。”
央广网红寺堡7月31日消息(记者郭长江 许新霞)57岁的马腾俊,一个普普通通的回族农民,作为盲人的他居然是靠磨面脱贫致富。记者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村羊坊滩村时,已近黄昏
新华社西宁7月31日电 题:东达村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江时强、田文杰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地处青藏高原,背倚祁连山脉,海拔3000多米。因高寒荒凉、地瘠民贫,外村姑娘都不想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