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言:人类可与人工智能共生共存
科学技术以飞快的速度更新迭代,让人类目不暇接,社会面貌也一直处在剧烈变化之中。台湾科幻作家伊格言说:“十几年前,我不敢想象今天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伊格言曾是台湾大学心理系的高材生,后来弃医从文,成为一名作家。在心理系的学习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让他更加重视在科幻文学作品中探寻人类内在世界。
当今社会,人工智能是最具话题性、最能代表人类未来遐想的新技术之一。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飞跃,讲座现场有观众提出疑问:“未来的人类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伊格言大胆猜想,未来的人类有可能会逐渐“智能化”,而人工智能也有可能会“人性化”。他表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彼此界限甚至有可能逐渐趋向模糊,但他不担心人类有朝一日会被人工智能打败,“因为到那个时候人类与人工智能已经难分彼此”。
谭剑:科幻文学不能缺少人情味
香港科幻推理小说家谭剑原本是计算机从业者,因机缘巧合而走上了文学之路,其代表作《人形软件》曾斩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谭剑擅长将科幻元素与香港本地文化和社会议题巧妙结合,在香港广受好评。
在分享自己的写作感受时,谭剑认为,想象力对于科幻文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现实感与人情味同样不可或缺。
他提到了《人形软件》中关于“保护老香港云吞店铺”的故事:港岛线地铁西营盘站开通时,由于地价租金水涨船高,承载街坊四邻集体记忆的云吞店铺即将被高档餐厅取代,于是人们开始了保护云吞店的行动。
谭剑坦言:“我在书中融入大量天马行空的科幻情节,但是最受本地读者好评的一段竟然是‘保护老香港云吞店铺’这个故事。所以人情味很重要,科幻文学不可以冷冰冰,必须要有社会关怀。”
新华社迪拜3月9日电 专访:科幻小说让人拥有一个更开放的头脑——访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 新华社记者苏小坡 “科幻小说把未来的各种可能性排列出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开放的头脑,能够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