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中科院闯出科技扶贫新路子 帮扶10万余贫困人口脱贫

中科院闯出科技扶贫新路子 帮扶10万余贫困人口脱贫
2019-07-17 11:35:00 新华网

中科院闯出科技扶贫新路子 帮扶10万余贫困人口脱贫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电(王莹)“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科学院参与帮扶县已出列贫困村68个,已脱贫户27966户,脱贫人口101041人,十八大以来扶贫干部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在7月16日举行的中科院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对外公布中科院近年来科技扶贫的丰硕成果。

严庆介绍,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统一部署,中科院目前承担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定点扶贫任务,包括内蒙古库伦旗、广西环江县、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其中,六枝特区的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具体承担并接受国务院扶贫办的直接考核。根据省区市地方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中科院各相关分院和研究所还承担或参与承担了地方57个点的扶贫任务,包括6个县,9个乡,42个村,扶贫责任重大。

十八大以来,中科院赴定点扶贫县考察调研1294人次,选派挂职干部5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人,帮扶资金投入4428.6万元,引进帮扶资金9402万元,培训基层干部4370人次,培训技术人员5126人次,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216.3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738.6万元,帮助引进企业8家,企业实际投入接近16亿元,扶持定点扶贫县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22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66276人。

丰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帮扶策略的创新。记者了解到,中科院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组团”扶贫优势,为每个贫困县确定一个研究所为具体责任单位、一个分院为区域协调单位,从全院一百多个科研院所遴选、引进适合各贫困县资源、产业现状的成果和项目,并为当地针对性培训基层干部、培训技术人员。

据严庆介绍,中科院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际需求,派出包括院士、专家在内103名科研骨干,共2700余人次,对3个定点县45个乡镇进行了为期3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完成每个乡镇及全县发展建议报告,提出脱贫实施方案建议报告,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量身打造”脱贫方案。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猕猴桃、杂交构树、畜牧业、马铃薯等为切入点,点线面协同发力,为全县(旗)及周边地区的脱贫攻坚提供“中科院科技扶贫模式”。

记者了解到,在水城县,中科院地化所和昆明分院协调12家院属单位,瞄准当地猕猴桃、马铃薯种薯、小黄姜、刺梨等资源,实施了13个科技扶贫项目,其中,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依托专利品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全面提升当地猕猴桃产业化水平,全县种植面积由最初的近2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0.3万亩,该县所在六盘水全市已发展到17.8万亩。这一新品种、新技术在当地的运用累计创造产值14.47亿元、利润超3亿元,使1.6万贫困户、5.27万贫困人口受益。

在环江县,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和广州分院协调院内外6家单位、6个科技项目,通过培育红心香柚、砂糖橘、沃柑、澳洲坚果等特色水果形成高值经果林产业,通过菜牛产业示范和山豆根、牛大力、鸡血藤等中草药种植推广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扶贫产业链。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201个县种植杂交构树共计67万亩,带动近2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在库伦旗,中科院西北研究院和北京分院协调10家院属单位参与定点帮扶,支持科技扶贫项目6项,直接投入扶贫经费1557万元,引进企业投资2.37亿元,其中,中科院微生物所利用青贮饲料菌剂技术,在当地推进青贮甜高粱及玉米饲料加工1.1万吨,损失与腐烂率从传统青贮饲料的5%-10%降到1%以下,平均每吨增值40-50元,累计示范带动382户农牧民,使每户至少增收1200元。

扶贫要扶智。在产业脱贫之外,中科院还部署教育扶贫和心理扶贫,探索可持续减贫的系统方案。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分别共建幼儿园和小学,投入资金改善教育环境,培训各级教师,资助数百名优秀师生赴相关院所开展“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在库伦旗等地,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在5所试点幼儿园开展儿童成长测评,进行家庭教育示范及师资培训,帮助幼儿园和家长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状况,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针对贫困家庭、贫困母亲开展系列心理讲座,覆盖1500个家庭等。

中科院秉持“科技扶贫提升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的理念,以科技优势带动产业提升,支撑企业良性运营,培育当地经济内生动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严庆表示,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中科院将继续发挥科技集群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