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风雨之后见彩虹
——专访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陈志宇
新华社记者马向菲
中国反兴奋剂工作自1987年启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外界质疑到如今世界领先,风风雨雨30多年后的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陈志宇认为,是时候向全世界讲讲中国的反兴奋剂故事了。
16日和17日两天,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北京举办首届国际反兴奋剂工作专业研讨会,邀请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兴奋剂专家交流切磋,还请来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里迪、国际检查机构总干事科恩以及《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起草委员会主席哈斯等业内“大咖”助阵。
这届研讨会的主题很有特点,叫作“综合性运动会反兴奋剂工作”,主要内容是展示和分享中国在组织实施综合性运动会过程中形成的体系、政策和运行模式。在这一领域,中国许多独到的做法和创新赢得不少赞誉。
陈志宇说,中国反兴奋剂工作的由来和综合性运动会有极大关系。1987年中国筹建北京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就是为准备第11届北京亚运会。“回头看,那时就是我们中国反兴奋剂工作正式启动的一个起点。”
此后,中国承办了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国际赛事,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成为中国反兴奋剂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在那时,现有的中国模式反兴奋剂工作初具雏形,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
陈志宇说:“通过奥运会的契机形成一套机制和方法。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遗产。”
那时陈志宇担任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反兴奋剂处处长一职,手下5员大将,要负责管理近1000人的检查队伍、41个检查站并委托实验室进行4770例检测,检测数量比上届的雅典奥运会提高三成。最终,他们出色完成任务,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随后的评估报告中获得极高评价。主席里迪也称,北京奥运会留给他的回忆“最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