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16日电(记者袁全 杨恺)垃圾分类不简单,实际问题需面对:投放点位数量少、位置设置有争议、定时投放有痛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半月间,记者走访发现,社区在解决垃圾分类具体问题上各有妙招。
垃圾投放点设置在哪?大家说了算!
“我们尽量保证100米左右一个点,穿过绿化铺设便道,让居民少绕路。同时,我们听取居民意见,设点位时离居民住房尽量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康浦景庭小区城炫物业总经理陈春华说。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社区和街道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垃圾投放点到底该设置在哪?在正式实行垃圾分类前,由于一些垃圾厢房还未建成,一些居民对于垃圾投放点的理解还处于垃圾投放点即是“垃圾堆”的阶段。因此,不少社区和物业对于垃圾投放点和厢房位置的设置方案都难以令人满意:距离设置点过近,居民会觉得投放点在夏天会有气味,也极易滋生蚊虫;距离设置点过远,居民则会抱怨投放路程过长、很不方便。
面对这个问题,社区登门问意见,广泛寻对策,发挥自治共治平台的作用,将这一难题逐渐化解。康浦景庭小区共有656户,居民1400余人,居委会在3月起便挨家挨户上门征询,让居民自己选择设置点位,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目前,小区现有两个投放点位外加一个垃圾厢房,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记者采访发现,凡是妥善解决垃圾分类难题的社区,都是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和建议,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最适合本社区的方案。
新风尚破解社区“原生问题”显成效
垃圾分类新风尚不仅改善了社区卫生环境,还成为解决社区“疑难杂症”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