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题: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新”
新华社记者胡喆
快舟飞天、虹云组网,“东风”劲吹、“红旗”招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军工央企,近年来以创新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做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制造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开展了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生动实践,始终把圆满完成航天防务装备建设任务放在首位,瞄准“实现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的创新目标。
掌握新技术:快舟飞天、虹云组网
炎炎夏日,位于武汉阳逻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产业园火箭总装车间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航天科工火箭公司产业园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首个入驻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0发火箭总装总调能力。
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之一,航天科工近年来主动为建设航天强国立柱架梁,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
2018年9月,快舟一号甲火箭圆满完成第2次商业航天发射任务;2018年底,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成功发射并开展在轨试验;2019年,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500吨级推力商业航天固体运载火箭(一级,减装药状态)地面试车取得成功……
在航天科工,快舟火箭正成为商业发射的新名片,而创新正是推动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快速发展的第一动力。航天科工运用“三移动”设计思想,实现了液体运载向固体运载、固定塔架发射向车载机动发射、常态发射向应急发射的三大拓展,实现了产品50%以上关键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据了解,“快舟模式”能有效提高我国航天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研发组织效率,综合成本降低50%,生产周期缩短70%,提供强劲的高质量航天发射供给。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航天之翼“精雕师”——数控达人曹彦生的航天报国情 新华社记者胡喆 一把心形鲁班锁,12个零件、100多个面组合在一起,间隙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