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思政课教师温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思政课教师温静
2019-06-24 16:36:00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思政课教师温静

新华社记者胡浩

“我会一直记得您,尤其是您的笑脸。希望过个一二十年,我能找到您,对您说,我一直在积极乐观地享受生活,没有浪费有限的生命。是您当初影响了我,谢谢。”时隔多年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生方伟杰依然保留着当年自己给思政课老师的短信。

这位走进了无数学生心中的老师,就是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标兵、首批北京市思政课特级教师温静。

曾有人说,大学里,“最难讲”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这门课也恰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受教育者今后秉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走什么样的道路、做什么样的人。

如何直抵学生内心,打通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阻隔屏障?

一位大一新生在描述理想中的思政课时写道:“我们讨厌冷冰冰的理论知识,我们想要的是有温度的、有人情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也成为温静思政课教学中不懈努力的方向。

温静深深认识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全方位入手,让教育内容在多维度的转换中既有深度又有温度,让教育方法在理性和情感的双重认同中既引起共鸣又实现共情,让教育者在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既有魅力又有亲和力。

为什么“爱国就要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道理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短短的一句话,含义深刻。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理解结论背后的历史逻辑呢?只有把理论情境转换为现实情境,重新建构起教学内容的具体语境,才能调整理论与大学生的关联状态,缩短二者的距离感。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