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6月18日电 题:小村落 大能量——湖北秭归建设“幸福村落”促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李思远
地处三峡库首的湖北秭归是集老、少、边、穷、库、坝区于一身的山区农业大县,山高人稀、村落分散、组织薄弱,乡村治理难题多。近年来,秭归开始持续推进“幸福村落”创建,把行政村划小为“村落”小单元,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逐步推动乡村向法治和德治发展,不仅破解乡村管理薄弱难题,还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文明风气转好的跨越。
自治打通乡村治理之路
高山之上的水田坝乡王家桥村有4000多亩柑橘,因缺乏通路,柑橘只能一篓一篓背出山。但正是这么一条对群众有利的公益路,却迟迟修不通。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向富柱回忆说:“村民们都只考虑自身利益,征地、砍树补偿50多万元,磕磕绊绊只修了1.7公里断头路。”
王家桥村遭遇的背后是当地乡村治理的困局:合村并组之后,基层管理涣散,群众难组织、公共服务难到位。“当时,三五个村干部,管理着几千名村民,往往力不从心。”秭归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周锦程说。
2012年,秭归县针对这种情况,开始探索“幸福村落”建设,将行政村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群众自愿”的原则划分为“村落”的新自治单元,形成“村党组织—村落党小组—党员”和“村委会—村落理事会—农户”的双线运行、三级架构的治理机制,将治理力量下沉到底。
秭归县民政局局长张峻峰说,全县186个行政村、1152个村民小组被因地制宜地划分为2035个自然村落。村落内设立了村落理事会,由“二长八员”组成,即党小组长和村落理事长,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调解员、管护员、环卫员、张罗员、监督员。
6月1日,工作人员在秭归县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车间赶制粽子。原标题:屈原故里赶制粽子迎端午端午节临近,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的食品加工企业加紧制作独具特色的各式粽子,以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