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工程,沙漠化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在我国北方风沙线上,建设起一道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
央视记者施韶宇说,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毛乌素沙地的东北边缘。过去这里是一片沙漠,大家现在朝我指的那个方向看,那里是一片沙丘,是当地专门留下来用来发展林沙产业的。那么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这里已经被树木所覆盖,呈现一片绿色。
治理沙漠的过程,也是不断摸索和试验的过程。几十年间,这里先后种过沙柳、柳树,杨树。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林草局副局长赵海录说,咱们这个柳树和杨树,就和当地老百姓说的一样,就是一个抽水机,比较费水。后来改变以后呢,就种成樟子松,事实上樟子松它耐寒又耐旱,尤其是它省水耐旱。
科学而又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措施,推动防沙治沙稳步前行。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全球退化土地零增长目标。
当我们俯瞰地球家园,蔚蓝的大海、绿色的森林令人沉醉,但黄色的沙漠却不禁让人揪心。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每年的这一天,“荒漠化”的问题就会被大家广泛谈起
广东122万亩石漠化地区得到治理。(央广网发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央广网广州6月17日消息(记者郑澍)6月17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央广网贵阳2月26日消息(记者孟海)2月2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二次主席团会议开幕式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