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徐毅、邓孟)首批9个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12日面向全球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表示,此次定选的相关项目不仅能够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还将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中国一贯积极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试)验与应用等方面,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2018年5月双方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后,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申请。
据林西强介绍,这次项目遴选标准之一为科学意义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比如,这次入选的‘太空肿瘤’项目将对癌症病因的理解产生重大科学影响,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部分混相流体在微重力下的行为研究’将促进申请国家更好地理解重力相关的混相过程,指导地基相关工业过程和化工/生物化工产业的创新。”林西强说。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林西强表示,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
据了解,这次项目遴选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实施,专门成立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国际评审专家组、技术支持组,通过初选和定选两个阶段实施,遴选出的9个项目来自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天文和应用新技术等领域。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题:航天之翼“精雕师”——数控达人曹彦生的航天报国情 新华社记者胡喆 一把心形鲁班锁,12个零件、100多个面组合在一起,间隙0.00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六分之一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仅2018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航天器第1次月背软着陆,鹊桥号中继卫星进入使命轨道,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风云四号卫星向亚太用户提供服务,高分五号成功发射
新华社华盛顿6月7日电(记者周舟)美国航天局7日宣布,将允许私人乘坐美国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旅行,但价格不菲,除了近6000万美元的往返“客票”,每人每天还要支付大约3.5万美元的食宿等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