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11日电(记者韩朝阳)农业大省河南不缺“身份”意义上的农民,但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及新一代农村青年对土地日益“陌生”,随着现代农业生产中不断引入新技术、新理念,“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开始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河南“开花结果”,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拥抱绿色田野,激发金色希望。
从“进城打工”到“回乡务农” 农民成为新职业
34岁的“新农人”杨洋本是企业职工,10年前,他随父亲在孟津县送庄镇承包土地种果树。“刚开始不愿意,觉得搞农业又苦又累,还不挣钱。”杨洋说,“但干了几年后,越来越觉得种地也是一门学问。”立体种植大棚、水培技术、生物防治……杨洋在各类培训中开阔眼界,更新理念,这些如今都用在种植园里。
“种地又苦又累,还不挣钱,这是很多人对农业的看法,也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的重要原因。”洛阳市农广校校长马会丽说。走在乡村,马会丽发现农村留不住人,劳动力流失,一些土地被抛荒。关键农时缺人力、现代农业缺人手、乡村振兴缺人才的问题日益突出。
2014年起,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马会丽和同事开始为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而忙碌,4年间,共培训1.7万余人。此前,马会丽的工作重心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培训,“每年培训约15000人,培训后将他们送到浙江、广东等地打工增收。”
培训内容变了,但让农民致富、农业兴旺、农村发展的目的没变。“现在要做的是通过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理论教学,加上田间实训,先转变大家对农民、农业的传统看法。”马会丽说,“尤其是让年轻人看到干农业的希望。”
令百事公司没想到的是,关于印度农民的这场诉讼激起了印度社会对美国大品牌“商业霸权”行为的愤怒。印度多个农业协会和社会权益组织呼吁印度政府介入此事并对百事“采取措施
新华社银川5月21日电 题:宁夏:健康扶贫让贫困农民告别病痛“拖与熬” 新华社记者艾福梅、谢建雯 马生武四年前就查出来心脏有问题,但忙着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的他不敢去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