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3日电 题:小葡萄园里来了大专家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正值盛夏,又到了葡萄成熟的季节,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新生村葡萄园大棚内,茂密的葡萄藤枝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一颗颗葡萄饱满圆润,甚是喜人。
任月娥在葡萄大棚里忙里忙外,今天气象部门请来的大专家要来葡萄园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能在现场向大专家“取经”,这对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任月娥种了3个葡萄大棚,品种有十几种,每年3个葡萄大棚能让她们家增收二三万元,可对于她来说,这笔收入比预想的要低。“种好了每棚葡萄收入应该是5万元左右,主要还是培育技术有不足,管理跟不上。”任月娥说。
来任月娥葡萄大棚指导的是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晓煜,常年从事葡萄种植技术与气象研究工作。
“我的这个葡萄怎么长得这么小?”“这株葡萄蔓枝是不是缺营养?”“我这个棚是不是建得太高了?”任月娥把多年的疑问一口气问了出来。
“你这个葡萄补水过多,水多了也不利于葡萄生长。”“培育葡萄尽量不要在主藤枝上培育,在分藤枝上培育,才能保持葡萄藤蔓的营养。”“大棚确实有点高,如果遇见大风大雪天气,可能倒塌,最好改一下。”张晓煜一一作答。在现场,张晓煜还给任月娥挑出了其他几个葡萄种植技术问题。
新生村的农民从2009年就开始发展葡萄种植产业,村民先是种田园裸地葡萄,2012年突泉县鼓励农民搞设施农业,新生村的家家户户盖起大棚种冷棚葡萄。近年来,村民听说暖棚葡萄产量高,成熟早,价钱还高,有条件的村民把冷棚改成了暖棚。
“过去,我们种葡萄都是靠经验,看老天,技术不过硬,产量也不多。”村民贾楠说。
新华社里斯本4月19日电应葡萄牙议会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马飚率代表团于4月16日至19日访问葡萄牙,礼节性会见议长罗德里格斯,与副议长卡埃罗、葡中友好小组举行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