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5月28日电(记者许雪毅、赵博、陈旺)“她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女企业家,因为对厦门的情感和对献血的热爱,而为厦门的无偿献血事业倾注心血……”走进厦门市中心血站,一幅红色展板引人注目。
血脉相连,守望相助,亲望亲好,是两岸同胞共同珍视的情感基因。几天前,新华社记者报道了上海各方积极救治黄彦豪的故事,今天要讲述的是厦门台胞热心参与无偿献血的事迹。
厦门市中心血站展板上宣介的是女台商林姵蓁。她是Rh阴性血,这种血型因稀有而被称为“熊猫血”。来自台北的林姵蓁对无偿献血有一份执着和担当,这源于父亲献血几十次的身教。她志愿成为无偿为他人捐献“熊猫血”的“熊猫侠”,在台湾每次接到求助电话都会第一时间赶去献血。
来大陆后,林姵蓁有机会到厦门市中心血站参观,自然而然又想伸出援手,为需要稀有血型的患者献上生命的礼物。
2009年,林姵蓁第一次在厦门市中心血站献血。那年正好是父亲70岁生日,她花费数十万元,以父母的名义捐赠了一台大型献血车,这是大陆首辆以台胞个人名义捐献的献血车。她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孝心的同时,也寄托两代人共同的公益情怀。
当年“6·14”世界献血者日,印着父亲林光宏和母亲黄和美名字的“宏和号”献血车出现在厦门街面上。林姵蓁的父亲特地从台湾赶来见证这一光荣时刻。“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希望两岸更多同胞加入献血队伍中来。”林姵蓁说。
2015年,林姵蓁得了癌症,化疗后没法再献血。自己都病了,她却仍旧放不下无偿献血事业,除了力挺丈夫参与,还积极筹建并完善“厦门热血联盟”。“有些人像我一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献血,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成为‘热血超人’,为救助他人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令林姵蓁感动的是,在厦门与她抱有同样情怀的台胞很多。她的一位台商朋友就捐献了120救护车,还在公司“尾牙”上为献血员工颁奖。
“厦门是很多台胞‘登陆’的第一站,也是我们温暖的出发点。”林姵蓁说,我们非常感恩,因为血站及无偿献血这个平台让我们爱的种子得以在大陆生根发芽。“支持献血这项公益事业我们坚持了10年,未来还会一直做下去。”
2017年3月,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正式启动首届“血脉缘 台闽情”无偿献血活动,台资企业的两岸员工们热情参与,不断展开“爱心接力”。协会会长吴家莹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授予“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
在厦门生活了20多年的吴家莹说,台资企业在大陆获得很大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两岸一家亲,我们参与公益事业,就是要体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价值观。携手维护祥和友爱的两岸关系,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吴家莹告诉记者,现在协会每年都会组织30多家台资企业参与无偿献血,平均每年捐血量超过20万毫升。有些台企工厂为参与献血活动,几百人暂时停工。有些台商夫妻携手参与,发挥示范作用。在集体献血活动中,穿着不同颜色制服的多家台企员工排着长队等待献血,“那场面真是感人”。
据了解,在厦门还有一家台企——厦门群鑫机械有限公司,于2013年为厦门市中心血站捐献了一辆献血房车。近期得知厦门有一部献血车到期“退役”,该公司又为厦门市中心血站捐献了新的献血车,这辆车计划在今年“6·14”世界献血者日期间启用。
“在我们10多个献血品牌活动里,3个是与台湾有关的。”厦门市中心血站主任曾晓新说,除了“血脉缘 台闽情”之外,还有“中华血 两岸情”和“厦门慈济 卷袖之爱”。
今年5月,第五届“中华血 两岸情”母亲节两岸同胞无偿献血活动历时3天圆满完成。该活动2015年启动至今,已连续举办5届6次(含2015年中秋节两岸无偿献血活动),两岸参与者逐年增加,累计献血量逾50万毫升,近2000人成功献血。
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美丽厦门工作、生活、融入的台胞越来越多。曾晓新说,每年夏季最热时和春节前最冷时是厦门的“缺血季”,此时总能见到台胞献血的身影。而台胞在厦门急需用血时,我们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生命的礼物背后,唱响的是亘古的血脉咏叹。曾晓新说:“希望未来两岸之间的献血等公益交流越来越多,两岸同胞越走越亲、亲上加亲,因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我们怀着一样的情。”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卢冠琼 通讯员 邬林 彭凤瑶 李宝 张腾)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坚持21天,而一个兵的爱心助学却坚持了10年,无偿献血坚持了6年,给部分驻地老人当了5年兵儿子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智)近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血液中心获悉,经过两个月的报名审核工作,全市共有457位无偿献血志愿者获得积分入户加分,其中最高的一次性获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