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卢冠琼 通讯员 邬林 彭凤瑶 李宝 张腾) 一个习惯养成需要坚持21天,而一个兵的爱心助学却坚持了10年,无偿献血坚持了6年,给部分驻地老人当了5年兵儿子。说起这个兵的故事,了解他的人都说,他就是我们身边的“爱心大使”。
(视频提供:廖一捷 方晓志)
这个兵就是第73集团军某旅勤务保障营修理二连上士史泽远。在他的床头柜里,有一本泛黄的笔记本,里面夹着50多封书信和24本无偿献血证,尽管有的已经很破旧,却被他当作最珍贵的收藏。翻看这些书信,发现笔记本里还有数十张汇款单:200元、500元、1000元、1800元……
史泽远为什么这么做?这还要从他很小的时候说起。史泽远的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在安徽偏远的贫困农村支教,20多年前,许多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无法上学,每年开学前,史泽远的母亲都会拿出微薄的工资为贫困孩子垫付学费。从此,善良的种子在史泽远的心里生根发芽。
史泽远在帮扶对象家中。 通讯员供图
2008年,刚入伍的史泽远在单位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中了解到,村里每年都有学生因家庭困难被迫辍学,他便主动找到村干部要求资助贫困学生。当时每个月只有200多元津贴的他,每学期都会带上600元钱送到资助对象的手中。
2010年,一次偶然机会,刚转士官的史泽远在“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会”网站上看到,许多少数民族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而面临失学,在农村成长起来的史泽远深知农家孩子求学的艰难,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该机构助学志愿者的行列。
新华社长沙11月9日电(记者柳王敏)“我在基层工作这么多年,受农民帮助很大,知道教育可以改变贫困孩子的命运,我有责任要帮助他们。”现年84岁高龄的陈昌世老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