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28日电 题:河南兰考:驻村工作人员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种了几十年庄稼的赵卫公今年不再为浇地发愁,以前村里只有6口灌井,租用私人的浇灌设备,一亩地花40多元,现在村里有43眼配套齐全的井,交个电费,就能浇庄稼。他说:“冲这一点,就得好好感谢刘书记。”
赵卫公说的“刘书记”是河南省发改委派驻兰考县付楼村的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刘飞,正是他协调资金新建28眼井,并完善43眼井的配套设施,解决了困扰村民的“大难题”。
付楼村曾是贫困村,还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别的村能办成的事,在这里往往成为“老大难”。“村干部遇事推诿,到村委会盖个章,还得给村干部掏盒烟。”曾干过20多年村干部的老党员蔡国留说:“干群矛盾一度紧张,村民的心凉了。”
2014年起,省、县两级驻村工作人员陆续到这个村帮扶。4年前,在兰考县审计局工作的马骏随脱贫攻坚工作队来到付楼村,工作队干的第一件事是先公布电话,村民有啥问题都可以找工作队反映,第二件事就是对贫困户和部分非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
现在已是工作队队长的马骏说,当年我们打了4口井,硬化了孩子上学走的土路,先着手解决村民最迫切的需求,让村民心里暖起来。
驻村前两年,工作队的工作重心放在脱贫攻坚上,他们为村里82户贫困户“一户一策”制定了帮扶方案,因病致贫的,申请医疗救助,因残致贫的,申请残疾补贴,还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等方式脱贫致富。如今,付楼村仅剩下因病、因残致贫的3户未脱贫户。
当刘飞2017年底来到付楼村时,看到村里基础设施匮乏,就到省里和县里相关部门争取到1300万元资金,建设污水管道,清理村庄垃圾,进行绿化美化。在驻村工作人员协调下,连接村庄的乡村公路和村内的生产路被陆续加宽、硬化,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常年在县城居住的村民又重回老家建起了新房。
新华社兰州3月8日电 题:村民马秀花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王朋 46岁的脱贫户马秀花,是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龙泉镇拱北湾村村民。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她,从2018年10月至今,自学识字快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