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27日电 题:南疆小宗林果梨城“突围”
新华社记者李志浩、关俏俏
天山南麓的库尔勒市是一座梨城,55万亩香梨享誉全国。四个汉子告别本职工作,在这里“剑走偏锋”种起了桃子和樱桃,一种就是3600亩,果品高价热销一二线城市。
2009年,从事了9年水果收购大宗贸易的郭连学、郭连彬兄弟俩,决心进军产业链最上游,自己种果子。
当时,历经十多年产业结构调整,南疆各地已形成 “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林果产业特色。在库尔勒所属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大宗果树蔚然成林。库尔勒香梨、若羌红枣、轮台小白杏以及焉耆葡萄,以共计100余万亩的面积“统治”了林田。
现成的果苗和种植技术就在面前,兄弟两人却绕路而行。“光热资源充足,土地广阔,南疆这么好的条件,要种就种最好的。”眼见南疆各地大宗林果步入白热化竞争阶段,熟悉内地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兄弟俩决心另辟蹊径,从小宗林果入手,盯住高端消费群,最终选定了桃子和樱桃。
2009年,兄弟俩在大连开始育苗,从零开始学艺。2012年,他们根据南疆的土壤、气候条件量身定制的新品种问世。2013年,兄弟俩带着果苗回到新疆,在库尔勒包下800亩地,开始试种樱桃、桃子。
闯出新路注定要历经坎坷。尽管已做足准备,但土壤与气候还是成了小宗林果“突围”梨城的巨大障碍。雄踞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刻定义了南疆的气候与土壤:干旱,蒸发量数倍于降水量,盐碱不断从地下往地表泛。桃子和樱桃生长艰难。2014年,三成的桃树、七成的樱桃树死了。
中和土壤酸碱度是关键。因为偏离了主业,兄弟俩入不敷出,却拒绝了当地通行的推土加漫灌的治碱办法,而是高价用生物菌肥、农家肥。土壤碱性在降,有机质在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