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青海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青海西宁湿地公园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2019-05-25 10:28:00 央广网

央广网西宁5月25日消息(记者张雷 青海台记者倪燕 张兆凯 周志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保护”是推动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十八大以来,青海省西宁市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让诗人笔下“雨罢风和黄鹂鸣,高原原上景清明”的风韵得以再现。

2016年,杨积成来到西宁,干起湿地管护员的工作,从此便在西宁安了家:“夏天花果树一开,走个路都高兴得多。秋天叶子一黄也特别的漂亮。冬天雪落下来一片白也很好看,就好像白玉。”

作为一名湿地管护员,杨积成就住在“西宁湟水国家级湿地公园”里。这个湿地公园因湟水河得名,他管护的片区,是河水入城处。三年多的时间,公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发生的变化,杨积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花果树很多,鸟儿特别多,名字我叫不上来。人多,空气也好了很多。和这个公园有了感情了,就不想出去。”

湟水河是黄河在青海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千百年来,正是在这条河的哺育下,河湟谷地到处草木丛生,绿树成荫,成为生命繁衍的摇篮。

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与日俱增。多年来,西宁围绕空间格局优化、水生态系统修复、产业结构调整等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治理,进行全流域“拯救”。

西宁市湟水林场副场长张志法介绍:“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是青海省19处国家湿地公园里面唯一一个位于城市中,贯穿城市中心的城市河流型的湿地公园。所以我们的湿地公园汇集着全省40%的人口,发挥的作用也是尤为显著。”

2013年,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试点以来,西宁市相继实施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及滨水休闲绿道建设、北川河生态河道建设、宁湖景观改造、湟水河湿地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等项目,总投资额超20亿元,建成开放了海湖湿地、宁湖湿地和北川湿地三大片区。湿地面积从508公顷增加到599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

这几天,在位于西宁市东出口的宁湖湿地,波光潋滟、花红柳绿,是水鸟汇聚的栖息地,鸟类种类从五年前的19种增长到目前的62种。可谁曾想到,多年前这里确是垃圾成堆的废弃地。

宁湖湿地公园现场负责人刘树斌告诉记者:“这里土层比较薄,沙石层面比较深,盐碱程度比较严重,我们添加一些酸性物质,酸碱中和变成能适应植物生长的土壤,并采用喷灌和长时间不停断的浇水,使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经过园林人的努力,使这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公园。”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370多公顷的湿地中,人工湖形式的人工湿地面积占到三分之一。相比自然湿地,这种人工与自然结合并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管理难度、养护成本更大,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要求也更高。

张志法说:“通过湿地植物和沉淀池的净化,水质变好了,起到了湿地水循环的作用,也提升灌溉用水,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就是要发挥更佳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18年底,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园内绿苇环抱、鸟语花香。发挥着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重要作用。

西宁市民高怀岐说:“湿地公园变化太大,我在这个地方住了5年。我们从早到晚每天都在这个地方转,觉得在西宁生活很幸福。”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