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位于西宁市东出口的宁湖湿地,波光潋滟、花红柳绿,是水鸟汇聚的栖息地,鸟类种类从五年前的19种增长到目前的62种。可谁曾想到,多年前这里确是垃圾成堆的废弃地。
宁湖湿地公园现场负责人刘树斌告诉记者:“这里土层比较薄,沙石层面比较深,盐碱程度比较严重,我们添加一些酸性物质,酸碱中和变成能适应植物生长的土壤,并采用喷灌和长时间不停断的浇水,使植物保持充足的水分。经过园林人的努力,使这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公园。”
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370多公顷的湿地中,人工湖形式的人工湿地面积占到三分之一。相比自然湿地,这种人工与自然结合并位于城市中心的湿地公园,管理难度、养护成本更大,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要求也更高。
张志法说:“通过湿地植物和沉淀池的净化,水质变好了,起到了湿地水循环的作用,也提升灌溉用水,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就是要发挥更佳的综合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018年底,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如今,园内绿苇环抱、鸟语花香。发挥着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重要作用。
西宁市民高怀岐说:“湿地公园变化太大,我在这个地方住了5年。我们从早到晚每天都在这个地方转,觉得在西宁生活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