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5月22日电 题:铸就“大国之眼”——来自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中国电科第14研究所的蹲点报告
新华社记者刘亢、王珏玢、胡喆、刘宇轩
70年前,一座2层小楼、几台机床,见证了新中国雷达工业的蹒跚起步;70年后,一座现代化研究所矗立在长江之畔,从这里诞生的雷达产品,享誉世界。
从修配仿制到自力更生,从保障“两弹一星”到为“神舟”飞天护航,这个与共和国同龄的研究所,目睹了中国雷达从无到有,由弱向强。
这里是中国雷达工业发源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14研究所。在这里,三代雷达人前赴后继,谱出一曲科研报国的壮歌。
从落后追赶到局部领先:中国雷达的奋起之路
俯瞰大地、探索海洋、追梦太空,人类认知自然的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雷达的身影。
1949年4月24日,中国雷达工业在南京城北一座2层“小红楼”里起步。100多名职工、三四台机床、几部从敌方缴获的雷达,是当时中国雷达工业起步的全部家底。
技术落后,就会挨打。今年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义,至今对那段憋屈的历史耿耿于怀:解放初期,新中国只能“捡”别人的雷达用,很多武器甚至没有雷达。“被炮弹打中,还不知是谁打的。”
早在二战期间,英军已能用雷达对德空中拦截,守护英国本土不致沦陷。战后不久,国际上成功用雷达测出地月距离。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战斗机雷达还停留在只能测测距离、能看天看不了地的阶段。专家判断,“中国雷达和国外起码相差30年!”
夜幕中的“小红楼”,目睹了一代代雷达人的不眠不休。无数技术鸿沟,硬是靠拆雷达、分析、仿造,一点点追了上来。
原标题:澳提升“金达利”雷达网监视能力:据称能“看到”朝鲜半岛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5月17日报道称,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澳大利亚子公司17日启动一家“高频实验室”
新华社合肥5月17日电(记者徐海涛)雾霾从何而来,怎样漂移、消散?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治霾。日前,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研制的新型“探霾”激光雷达项目,通过了由科技部组织的综合验收
原标题:俄将在克里米亚部署新型雷达探测北约军事活动俄罗斯“沃罗涅日”地基导弹预警雷达(图源:视觉中国)海外网4月2日电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2日透露,为进一步探测北约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新华社莫斯科12月9日电(记者栾海)据俄罗斯国防部网站日前发布的消息,名为“集装箱”的新一代超地平线预警雷达站已在俄西部开始测试性战斗值班,可探测约3000公里外的多种飞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