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5月21日电 题: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白瑜、王丰、印朋
印有舞狮形象的滑板、非遗AR游戏、DIY设计敦煌丝巾……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艺术原型开发的影视、音乐等衍生品纷纷亮相。数字经济时代,当传统非遗与新技术、新创意相遇,将会散发出怎样的魅力?
非遗化身创意产品
“起身做好世人的榜样,承接上下两代的希望,转变那些旧时的思想,合成属于自己的力量……”以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演唱的Rap单曲《醒》上线后,获得年轻人的追捧。
以佛山醒狮为原型的“狮王阿醒”这一国潮文化IP,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现代的设计感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开发出滑板、服饰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以“狮王阿醒”为原型的电影也将于近期推出。
“醒狮,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许多青少年对此还比较陌生。”金狮文化传播(佛山)有限公司授权业务负责人刘永辉说,希望以时尚表现包装传统文化,开发具有国际审美标准的产品。
四川省泸州市分水油纸伞也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说,以前泸州做油纸伞的只有他一家,现在已发展到近20家。
“油纸伞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实用性,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毕六福说,他的油纸伞以网络销售为主,目前每天通过网络销售超过100把,日均销售额2万元左右。
在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集中展示了民间美术技艺类、手工瓷器技艺类、刺绣类、雕刻与编织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发现,从非遗到文学、电影、动漫,再到其他文创产品,“次元壁”一再被打破。
中国文化遗产大会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央广网北京1月21日消息 1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大会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在江西文化古城乐平市举办,旨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