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4月10日电(记者余俊杰、双瑞)来自立陶宛、波兰、保加利亚等11个中东欧国家及中国的代表10日齐聚古都洛阳,围绕“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主题,深入探讨如何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合作。这是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的重要内容。
“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动车组’。”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引领和“16+1合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的不断推动下,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文物展览更加活跃、人员交往更加密切、机制建设实现突破。
刘玉珠认为,应积极推动将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整体纳入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体系,力争将文化遗产论坛办成跨国家跨区域对话协商和友好合作的创新典范。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总结了30多年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事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他呼吁中东欧国家同中国一道寻找政府间合作新亮点,共同构建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化遗产合作网络。
据介绍,本次论坛期间,来自中国以及波黑、保加利亚、捷克、拉脱维亚、立陶宛、黑山、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将就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管理、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等话题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交流与对话,探索合作的重点方向、领域和途径,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未来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务实合作。
据悉,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于2017年5月在塞尔维亚成功举办。
中国文化遗产大会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央广网北京1月21日消息 1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大会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学术论坛在江西文化古城乐平市举办,旨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题: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袁军宝、刘巍巍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