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3)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3)
2019-05-21 18:03:01 央视网

这是大坪村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征山不止,治水不休,他们将一座座荒山变成了良田。

靠种地供出了三个大学生

1971年出生的冉继萍,依然记得,小时候跟着父母去修梯田的事。

冉继萍的大姑冉桂英是当年村里兴修梯田的号召者,也许是受大姑的影响,也许是见证了父母修梯田,冉继萍对土地的感情浓烈而深厚。

上世纪70年代父亲生病后,家里严重缺乏男性劳动力,只能靠母亲一人养活。“我和大姐、二姐和小妹都帮不上太多忙”。

梯田提高了产量,但要解决温饱,还远远不够。

冉继萍一家的生活依然很艰难。1988年,上高一的冉继萍因为交不起3.8元钱的学费,不得已辍学回家,冉继萍对此事一度耿耿于怀。

“那时候为了护山,要打土坝、种树,山顶、山沟里都不放过”,曾担任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福老人说,种树没有经济效益,但还是得种,因为有生态效益。

改革开放以后,大坪人充分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大坪精神,依托三西建设的有利机遇,成功实施了“水窖+梯田+科技”基本解决温饱的扶贫开发模式,主要进行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

改善生态环境,配套水渠。

大坪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920亩,种草1600亩,林草覆盖率达到68.2%。先后修筑谷坊110道,塘坝5座,配套渠系3000米,实现了“小水不出地、大水不出沟”,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流域综合治理率达到了95%;大力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新挖水窖300眼,户均达到4眼以上。大坪村最终形成了“山顶植树种草戴帽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脚筑塘打坝穿靴子”的良性生态发展模式。

上世纪90年代,甘肃定西实施“洋芋工程”,旨在解决温饱问题。

1996年,甘肃省在全省试种多个马铃薯品种,其中一个品种在大坪村试种成功,还被命名为“新大坪”。时至今日,“新大坪”依然是定西较为出名的马铃薯品种。

2005年,冉继萍和丈夫承包了10亩地,其中8亩种了“新大坪”土豆,这一年,光靠这8亩土豆,卖了不少钱。

两人看到了希望,2006年,两人承包了30亩地,种了黑膜土豆,收入5万多块钱。此时,正是家里四个孩子上学要花钱的时候。

2012年,两人在家开了农家乐,一年也能收入4万多块钱。

几个孩子上学期间,但凡是提到要交钱,冉继萍总是想办法给孩子们凑齐。“全靠种土豆供了三个大学生”。冉继萍说,这是她最忙碌的几年,也是她最幸福的几年。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

四个孩子是冉继萍的骄傲,她靠种土豆,供出了三个大学生。

四个孩子,是冉继萍最骄傲的事情。

如今,他们都参加工作了,老二今年还被公司评为三八红旗手了。

培育新产业 唱出新生活

2014年开始,随着孩子陆续毕业参加工作,家里人手变少,冉继萍关了农家乐,也不再承包那么多土地。

虽然家庭负担没那么重了,但冉继萍和丈夫两人还是闲不住,两人一边种地,一边养羊。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甘肃定西:不懈奋斗七十载 黄土高原贫困山村谱出“小康曲”

冉继萍正在收拾食槽,准备喂羊。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