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忠孝仁厚,求知励志”——一位普通农民的家训

“忠孝仁厚,求知励志”——一位普通农民的家训
2019-05-21 15:06:01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5月21日电  题:“忠孝仁厚,求知励志”——一位普通农民的家训

新华社记者 孟含琪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有一户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主人叫康永库。这位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老人,用朴实的信念、无私的付出,让9个子女通过求学走出山沟,走上正道。

老人2018年故去,但家风仍在传承。

“宁可少吃一口好的,绝不在教育上打折扣”

1920年,康永库出生。贫穷加上战乱,康永库只读过3年小学,就跟随父母务农。喜欢读书的他一直深感遗憾。自己有了子女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学知识,再穷不能穷教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一个有9个子女的农民家庭而言,生活都捉襟见肘,更何况上学读书。村里其他人家孩子很早就辍学回家干活了,但康永库决定,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要让所有孩子读书。

大儿子康学耕看家里条件不好,升初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决意放弃学业找工作,遭到康永库坚决反对。他用一整天时间给大儿子做了一套简易桌凳,把他送回到学校重读。

“那时很少有家长过问孩子成绩,可对我的学业,父亲比我自己都上心。”后来,康学耕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每到春节前,康永库先把学费凑齐,余下的钱才买年货。有一年,家里只剩下4元钱过年,饺子和肉都没吃上。“爸妈宁可少吃一口好的,绝不在教育上打折扣。”小儿子康秀德说。曾经,康永库去县城集市换来10多元钱,给孩子交学费,他舍不得吃顿热饭,掏出从家里带的冻硬了的玉米面干粮充饥。

在康永库的教育下,子女们分别成为空军维修技师、大学教授、中学校长、企业管理人员等。重教之风在这个家庭传承,不少孙子辈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康永库在世时,即使90多岁高龄,依然每天读书看报,翻烂了两本《新华字典》。第三本字典至今摆在家里,教育着后代。

  “树立好丈夫好父亲的榜样”

康永库十分重视子女的品行培养,深知言传身教的意义。

“父亲一直在为我们树立好丈夫好父亲的榜样。”康秀德说,父母相伴75年从未吵过架,凡事都商量沟通;也从未打过孩子,孩子犯事了,他耐心讲道理。

“小孩子要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主动给老人让路、让座”……父亲的谆谆教诲,康秀德一直铭记于心。子女长大工作后,康永库的叮嘱有了变化:“你们要走正道,要对党忠诚,为国家效力,靠本事吃饭,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

一个烧饼大家分,半个香瓜口口尝。康永库时常教导子女们“一奶同胞情同手足”。老人在世时,全家每周末都要小聚;春节、“十一”等节假日,大家更是从天南地北赶回家。一家人围坐一起,从不打麻将,听老人回忆陈年往事,每个人讲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幸福又温馨。

“反哺”告慰养育 家训代代相传

康永库夫妇一生为儿女操劳,“尽足孝道”,成为康家兄弟姐妹的自觉。

子女经常为赡养老人发生争执,都抢着把父母接到身边。最后,小儿子将父母接到了身边。考虑父母年事已高,子女们一起买了一处二楼的住房,方便老人出门活动。康秀德说,兄弟姐妹从来没有讨论过父母的生活费问题,大家都是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给老人送钱,反倒是康永库勤俭一生,常把钱攒起来,舍不得花。

2013年,老伴去世让康永库伤心。担心老人孤独寂寞,子女每周都回来陪老人唠家常,远在外地的更是天天打电话与父亲唠嗑。到了节假日,他们带着父亲到处旅游,长春、沈阳、邯郸、洛阳……

“我和学耕的母亲是最普通的农民,这辈子我们最骄傲和幸福的,就是子女团结,品行优良,以后大家也要教育后代们,无愧于国家,无愧于自己。”康永库90岁生日时,这样嘱托子孙。

“忠孝仁厚,求知励志。”康永库生前,曾经总结出八个字的家训,并告知子女要代代相传。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