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县域经济强县的“扶贫经”——来自湖南浏阳市的脱贫攻坚调查
新华社长沙5月18日电 题:县域经济强县的“扶贫经”——来自湖南浏阳市的脱贫攻坚调查
新华社记者段羡菊、刘良恒、丁春雨
地处湘赣边的湖南浏阳,浏阳河蜿蜒流淌,罗霄山脉绵延起伏,一批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然而,由于发展落后,这里曾长期顶着“国贫县”的帽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以来,浏阳县域经济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创造了便利条件。2018年,浏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2.1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3亿元,县域经济实力位居湖南前列。如今,当地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4%。
打通天险,主动“摘帽”
五一前后,浏阳最东边的大围山,十万亩野生杜鹃盛开,形成漫山遍野的“红色花海”。盘山公路上,来自湖南、江西等地的车辆川流不息,游客将核心景区挤得水泄不通。
“1996年,大围山景区正式开始搞开发,最初几年游客并不是很多。随着交通条件逐渐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围山景区一年比一年火。我在村里搞扶贫,主要引导贫困户围绕旅游做文章。”在大围山镇大围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浏阳市林业局干部付志刚说。
穿行在浏阳城乡之间,不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大多数通村、通组的乡村公路标准也很高。
曾经,大山阻隔,进出不易,连通浏阳和长沙的319国道斗折蛇行,开车单程走一趟,在路上至少要颠簸3个小时。
1993年,浏阳开创湖南“国道县修”先例。打通天险蕉溪岭,劈开百余座山,兴建全长近33公里的浏永公路,贯通了当时湖南第一长、全国第二长的隧道——蕉溪岭隧道,打开了“浏阳大门”,将与长沙的通行时间缩短至1小时。
3月11日下午4时,陈女士挺着9个月的大肚子,带着刚放学的女儿来到湖南长沙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做产检。没想到,刚进入医院大厅就遇到了老公,而且身边还有一个30岁左右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