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因”与“中外混血”
竹制家具的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常于细微处展现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哲思。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石大宇设计的竹家具大多以榫卯结构连接,不见金属螺丝。他解释,中国工匠为了固定两个材料,要把榫卡进槽口,还要留出缝隙,为热胀冷缩预留空间。榫卯体现中国文化的“让”,即包容、融合。而西方人要把两个物件结合,或用螺丝钉钻穿刺,或用高温焊接,免不了强力改造。
石大宇认为,自己的作品并非完全复古,也没有刻意选择“中式”或“西式”,而是面向未来,融会贯通,运用当代设计观解决当下问题。
一张以天然竹条制作的休闲椅,看似寻常,其实“暗藏玄机”。人躺在上面,可用摩擦力和重力装置固定曲度、放松脊背,椅子无负重时,又可轻松调整倾斜角度。石大宇说,这张竹椅借鉴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法国设计师勒·科尔比西耶的经典钢管躺椅造型,但又独具东方特质。
一张古香古色的罗汉床,在明清小说和西式生活里找到遥相呼应的灵感。石大宇发现,西方人日间坐卧的床榻,跟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弹琴下棋的罗汉床功用相似。石大宇的竹床没有边框,以天然竹条铺就平面,“人睡在上面没有约束感,比弹簧床还舒服”。
一张家用餐车,探讨“隐”与“现”的美学思辨。桌面下的竹条参差不齐,瞬间凝结的视觉残影仿佛车辆飞驰,产生动感效果。隐藏其中的四个竹轮装有硅胶滚圈,移动起来悄无声息。不少参观者在这个实用又别致的展品前驻足品评。
石大宇始终认为,设计的艺术性应该服务于功能性,纯粹的美学表达是艺术家的事,而不是设计师的职责。在保留中式审美的基础上融入当下生活方式,是他追求的“诗意的实用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