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武汉5月5日电 题:岗坡沙地“花满园,果飘香”——一棵桃树的生意经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把幼果放在鼓起的纸袋中央,不要贴着袋壁”“袋口要封严,但不能伤了果枝”“套袋顺序是先上后下、从内到外”……湖北枣阳市南城街道毛家岗村的桃园里,吕其涛正给20多位“帮工”手把手做示范。
“帮工多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种桃的新手。不过,相比几十年来埋头种粮,大家对种桃既好奇,也好学。”吕其涛是湖北省丰满园果业合作社负责人,身边的千亩桃园是他和村民们小心翼翼经营的“甜蜜事业”。
“毛家岗,毛家岗,仨月无雨心发慌。”长年的干旱少雨制约着毛家岗村的发展和村民的增收致富,也让其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水土条件不好,岗坡地越种土越薄,收成越差施肥越多,种粮在当地走进了死胡同。”51岁的贫困户李彦荣说,种小麦、玉米都是“望天收”,不赚钱,仅能混个温饱。有的村民索性就把地撂荒,外出谋生去了。
“农业还是得因地制宜,不是非要从石头缝里要粮吃。”毛家岗村大学生村官耿蔚蓝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根据岗坡沙地独特地理环境,村里响应农业绿色发展号召,开始着手桃产业。
“合作社流转了我家3亩多土地。我在果园干些套袋、摘果等农活,一天能挣百把块钱。”李彦荣说,合作社还会开展一些种植培训,能学到不少新东西。
和李彦荣一样,目前毛家岗、太平岗、毛河村3个村已有1000多亩土地流转到合作社,还有40多户贫困户在果园做工。
“既然决定‘重新开始’就得从高标准做起。长出好桃子不容易,靠一家一户,品质好坏参差不齐。打响这个拳头产品,必须以科技引领产业转型。”耿蔚蓝介绍说,村里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正是要推动土地流转、集约经营,瞄准农业标准化、农民职业化与农场特色化。
合作社是零散村民以抱团形式发展规模现代农业、连接市场的有效载体,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半月谈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地方为应付考核、套取补贴,盲目大办合作社
新华社武汉5月8日电(记者侯文坤)湖北省近日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决定对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无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等6类问题合作社,进行全面清理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于文静)为解决农民合作社种养技术集成、产销衔接等问题,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与中国中化、中粮和中国邮政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实施方案,共同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