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国宝”被珍藏在当年的中国西部博物馆里。馆里同时还珍藏着我国制作的第一件大熊猫标本、第一件地形浮雕、第一个地磁测点碑、第一批钒钛磁铁矿样品、第一批成系列的土壤标本……在今天,它们仍被科学界视为“宝贝”。
诞生于北碚的中国西部博物馆,是抗战期间建成的唯一一座大型博物馆,它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重庆自然博物馆的源头还可追溯到更早建立的峡区博物馆,那是重庆历史上的第一座博物馆。1930年3月初的一个深夜,时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局局长的卢作孚,派出局里士兵“突袭”北碚火焰山上的东岳庙。一夕之间,庙堂旧貌换新颜,各种标本和资料纷纷上架,峡区博物馆正式“上线”,今天的重庆自然博物馆也由此起源。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局变迁,峡区博物馆不断“升级”“变身”。1930年10月,峡区博物馆并入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其附设的公共博物馆。1944年12月,中国西部科学院联合内迁北碚的12家著名学术机构,共同组建中国西部博物馆。馆内设6个陈列馆,陈列品1.3万余件,藏品最多达10万余件,成为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成的第一家多学科自然科学博物馆。在这里从事科学研究的,有翁文灏、钱崇澍、黄汲清、杨钟健、李春昱、王家楫、俞德峻、伍献文、赵九章等一长串响当当的名字,其中十余人日后成为了新中国的院士。彼时,中国西部科学院和中国西部博物馆,就如同一艘“诺亚方舟”,承载着人们科学强国的梦想。
2015年11月9日,在北碚缙云山麓,“根抱石”造型的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该馆于1953年从北碚走出,“旅居”枇杷山,时隔一甲子岁月,又回到了自己诞生的地方。
今天,在这座西南地区最大的自然博物馆里,6大主题展厅、8000余件展品、11万余件馆藏品令人眼花缭乱,中国三大恐龙“明星”合川马门溪龙、上游永川龙、多棘沱江龙尤其引人瞩目,互动式的科学体验让青少年流连忘返。开馆首周,就创下了平均每秒1人进馆、周末两天游客破7万人次的记录。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游客76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