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普及使弓棚镇的农业产量不断跨上新台阶,长发村历史上曾创下吉林省粮食单产新纪录。2018年,该镇粮食产量达到25万吨。
“铁牛”唱主角 农民换皮鞋
“铁牛”唱起了主角,农民被从田里解放出来。“过去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种庄田;现在多数农民脱下泥靴换皮鞋。”崔英说。
刘继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每家种地,需要四五个人干一个月。现在农民只需备好种子、化肥,一个农机驾驶员不到一周时间就能将300多公顷地种完。全年从种到收只需辅助工人15人,比过去减少了100多人。”
农机化程度提高,促进了土地流转。更多的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出外打工。在弓棚镇,看不到“零耕碎种”的“百衲衣”,而是一马平川、整齐划一的规整农田,正是大型机械“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从“零耕碎种”变为集约管理,生产品种、作业时间、种田水平都得到统一和提升。
宋宪平告诉记者,由于大量农民从田里解放出来,可以腾出时间从事二、三产业。目前,弓棚镇形成了粮食、畜牧、运输、棚膜、商贸流通五大支柱产业,城镇化水平在全市居于前列。
在位于弓棚镇十三号村的创业园区内,110栋果蔬大棚鳞次栉比,村民赵国忠正在大棚内给葡萄绑枝。2009年,赵国忠将自家6.5亩土地托管给村里的种粮大户,自己专心搞起棚膜经济。“土地托管后一年收益6000元,两栋大棚一年能挣10多万元。”他说。
目前,弓棚镇果蔬大棚已发展到12500栋,建成标准化蔬菜园区18个,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当地近万人就地就业。弓棚镇也被确定为“中国·北方冬季蔬菜生产基地”核心区。
机械化拓宽了弓棚镇农民的致富渠道,农民的收入结构由单一的土地收入逐步变成“土地+养殖+务工”多元收入,凸显出“一变三”的效应。
央广网青岛4月1日消息(记者王伟)青岛市近期将集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对存在骗补等六类行为的合作社将依法查处。 据了解,在青岛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全部列入清查范围
新华社郑州2月22日电 题:河南千场乡村春晚:十万“民星”亮相 千万农民受益 新华社记者桂娟、李文哲 “第一次上这么大的舞台,化了妆脸有些绷,总觉得自己表情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