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4月16日电 题:给创新人才一个温暖的家——洛阳招才引智推动创新发展
新华社记者王丁、宋晓东
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3号楼,彭先兆的办公室几乎夜夜灯火通明,他正带领团队做最后的冲刺,世界上最先进的第三代OCT眼科医疗成像设备即将从这里诞生。“回到洛阳后我们团队一心扑在研发上,没有分散精力,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取得成果。”彭先兆说。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在河南长大的彭先兆2014年在美国硅谷起步创业,有一天能带着自己成果回到家乡是他的梦想。“当时每周末都有国内城市到硅谷宣讲,吸引人才回国返乡创业。”彭先兆说,他被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感染,决定回国创业,考察对比了不少城市,最终还是选择了老家洛阳。
2015年,彭先兆带领团队回到洛阳,成为第一支落户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海外归国团队。彭先兆说,洛阳不仅同其他城市一样提供创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还有全程“保姆+管家式”的服务。回到洛阳后,注册、申报、落户等所有让彭先兆“摸不着北”的事,全都是科技园帮忙办理、协调,甚至连现在企业里唯一的一名行政办公人员都是科技园帮忙联系聘用的,彭先兆的团队能够一心一意做科研,极大地提高了创新效率。
记者在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孵化区看到,已经有近300家创新企业入住,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不仅有现代化的科研实验室、企业办公室、住宿公寓,还建设了城市书房、员工餐厅、健身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2015年以来,科技园先后吸引了3批17个团队进驻创业,包括国家领军人才33名,海归人才285名,成为创新人才温暖的新家园。
这是洛阳发现的西汉大墓发掘现场(11月7日摄)。10月初,考古人员在洛阳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年代初步判定为西汉中晚期。该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壶里有大量液体,考古人员推测液体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美酒。
新华社郑州1月25日电 题:水绿相间看古都 古今辉映洛阳城 新华社记者刘雅鸣、韩朝阳 写好“水、绿”文章,推动“文、旅”融合,加快“产、城”互促——洛阳,以一种“等不及”的劲头持续提升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