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华在陈毅同志旧居的石碑前。李丽 摄
如今已经84岁的刘士华老人,便是周三娣的次子。从小在故居长大的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在陈毅居住养伤期间,母亲还用当地的土方法为他治愈了腿伤。”谈起母亲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游击队员,刘士华依然神采奕奕、满脸骄傲,“有这样的母亲,我感到很幸福。”
刘士华说,“母亲在临终前交代过,当年的革命者离开时曾表示一定还会再回来的,所以我们家一定不能离开彭坑。”正是因为这句承诺,1995年退休后,刘士华与老伴拒绝了儿子在县城提供的舒适生活条件,迁居至距离旧居十米远的楼房居住,这一住就是24年。
24年里,每天起床后,刘士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清扫旧址、查缺补漏,若是有游客前来参观,他总是热情地向他们讲解那段历史。对母亲的崇敬是刘士华在旧居不懈讲解的动力。他说:“作为周篮的后代,讲好革命英雄故事,是我的骄傲。”他怕自己走后陈毅故居的故事失传,还将故事录制下来刻成光盘,让孩子们继续传承讲述。在刘士华老人的带领下,如今,越来越多的干部、村民和志愿者成为陈毅旧居的守护者。
1984年大余县人民政府将周三娣家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进行维修和改造升级,在保留旧居原貌的基础上,还原了周边洗衣池、连心井、隐蔽处和读报处等当时的情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随着年事已高,刘士华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目前刘士华的侄子已经从老人手中接过守护陈毅故居的任务。
3月26日,江西省检察院举行“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职能加强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基本情况,并首次发布未检工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