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算好增收账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贵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农民脱贫增收

2019-04-08 10:05: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贵阳4月8日电 题:算好增收账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贵州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农民脱贫增收

新华社记者 李凡

春回大地,贵州乌蒙山区的田间地头一片忙碌。近日,记者在毕节市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采访,快到正午时分,40多个村民仍忙着对坝子里翻耕好的地进行除草、施底肥。

“今年要巧打时间差,算好增收账。”海子村村支书杨帆说,村里今年5月底预计栽种500余亩大葱,现有70亩土地正在进行大葱育苗。根据村里情况,将抢种香菜、菠菜等270亩速生蔬菜,同时发展120亩豌豆、13亩羊肚菌,“以短养长”促增收。

豌豆一亩收入3300元左右,羊肚菌每亩2万元左右,光这两项就有20万元纯利润……杨帆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

“农业要增收,关键是调结构、变思路。”杨帆说,之前的海子村荒山多、不保水,水土易流失,村民多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人均耕地少、土壤贫瘠。在许多贫困地区,农民养成了种植玉米的传统,但因其低产低效,群众脱贫增收“受阻”。近年来,贵州省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2018年,贵州各地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7万亩。

“产业结构怎么调,减玉米种上蔬菜、猕猴桃……”在海子村群众口中,有这样一段顺口溜。

目前,海子村已建有9个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4500亩可用基本农田已流转3600亩到各农业经营主体当中。村里发展了猕猴桃、黄金李、蔬菜等主导产业,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村里务工等方式实现了经济增收。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3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1428元。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