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再难也要办好”——记扶贫队长黄松(4)

2019-04-07 06:03:01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评论()人

发病之初,黄松去了一次医院,医生要求立即住院,可他实在不放心刚开始的自来水管线维修。“秋收后到上冻前这段时间太短,如果这次维修不彻底,可能就会有村民长时间吃不上放心水。”央求医生开了外用药和口服药后,他立即返回村里,出现在维修现场。

牛圈下的漏点、石块压瘪的水管、冻裂的接头……历时17天,自来水管线维修工程全部结束。此时,黄松身上疱疹的结痂已剥落,可皮肤下的麻木和隐痛却至今未愈。但他说,“村民都能喝上自来水,我觉得值!”

脱贫致富,他锁定“小院经济”:

百亩桑葚生态园助力产业致富

2018年底,丰收村贫困户李兴发的粮补卡里多了一笔2000元的资金入账,这是该村光伏发电的第一次产业分红。不只是李兴发,村里的43户贫困户都拿到了这笔分红,其中有劳动能力并担任村内卫生清扫等工作的贫困户最多获得6000元。

根据绝大多数贫困户是因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实际,黄松协调将村里光伏发电站40%的收益用于村公益事业,60%用来给贫困户分红,使他们有稳定收入。

“脱贫是基础目标,致富才是最终目标。”市纪委监委对扶贫工作的要求,黄松时刻记在心头。

脱贫致富关键是因地制宜。甘南县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南麓,年降雨量偏少,而丰收村的地质条件堪忧,连抗旱井都打不出水,这让该村人均9亩的耕地基本只能种植耐旱的玉米。

基础劣势、气候劣势、地理位置劣势,这些黄松都明白,但他不屈服,始终不放弃寻找致富路。

“丰收村的产业扶贫,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必须融入全县重点发展的产业中……”市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在调研中的一席话,让黄松茅塞顿开。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和谋划,工作队借鉴甘南林场的成功经验,将目标锁定在北方寒地桑葚的种植上。桑葚耐旱,适合丰收村的耕地特点,县里已有桑葚深加工企业和产品,销路稳定;桑果干制后又可入药,与甘南县的桑葚产业建设规划契合。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