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推进乡村振兴造福亿万农民(2)

2019-03-17 11:33:00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做强农业: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认为,当前,许多农业重大需求还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科技对接产业需求的创新性不足,导致科技实验品种产量与农民实际生产产量差距较大。按照现有的创新成果测算,水稻理论产量为每亩1100公斤,我国目前平均亩产450公斤;玉米理论产量为每亩2400公斤,我国平均亩产410公斤。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方金华多数时间都奔波在林业生产一线。方金华代表特别注重林果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他利用京津冀三地林业技术交流机会,多次组织果农学习树体结构改造等新技术,并在廊坊建立5个示范点。“这些新技术是对传统栽培模式的变革,大幅度提高了果品质量。”方金华代表认为,当前林产业发展要在高标准规划种植方面发力,加大先进适用科技推广力度,增加优质林产品供给。

“我国山地丘陵面积大,坡耕地比重也很大,对保障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长期以来,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不高,尤其是种植、收获阶段‘无机可用’问题突出。农机是农业科技的物质载体,而在丘陵山区,地形条件限制了农机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国机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剡水建议,要有效集合农机行业研发力量,加快对丘陵山区先进适用产品的研发,根本解决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低下问题。

提升农民:

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如果乡村没有专业人才,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杨德才表示,目前,全国有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要加入新的生产要素,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型农村人才、服务型农村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国家财政要加大对涉农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农民、农场主提供创业补贴、税费减免等支持,为投身乡村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专项补贴、提高工资待遇,让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从事规模化种植养殖、开办家庭农场、开展农技创新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乔金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