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 《2035》把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作为重要战略任务,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主题,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一招。我们所要建设的优质教育是面向未来持续创新的教育,是革除传统教育弊端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目前我国存在着种种影响创新的顽症,如中小学“应试教育”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脱节、工学分离,学生难以掌握新技术、提升新技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能力不足,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养成。不消除这些顽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社会贡献度的任务难以真正落实,更不能真正适应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然成为发展优质教育的关键。《2035》就发展优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了“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基本理念;系统提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等重要举措;在教育目标、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改革创新设计的整体性和综合施策。
三是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体系现代化。 《2035》着眼于服务终身学习和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局,把教育体系现代化作为总体性教育目标。教育系统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类别、多形式、多主体的庞大系统,建立灵活、多样、开放的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发挥教育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分割和交叉管理,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教育组织形式自成一体、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功能合理的完整教育体系,影响学习者通过多种形式学习、多种通道成才。必须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良性互动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一体系符合现代教育的特征,突破了单一封闭的人才成长通道,丰富了教育的供给主体构成以及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选择性,必将进一步催化教育领域内各子系统、教育机构以及社会之间的教育合作与资源共享。《2035》对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的制度环境进行了顶层设计,包括:完善招生入学、弹性学习及继续教育制度,畅通转换渠道等帮助学习者成长成才,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制度。这些举措将为不同人群提供随时随地可学的学习环境,有力促进并最终形成人人向学的文化氛围,建成中国特色的“人人皆学”之邦。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张烁)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切实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纠正严重影响适龄儿童、少年成长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央广网乌鲁木齐5月10日消息(记者吴卓胜 见习记者王天浩)新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9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新疆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刘玉光,介绍了新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各地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