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未来30-50年的国际增长格局仍富有活力,亚洲和新兴市场国家将是主角,有利于中国发展。第二,技术进步(比如数字经济)和效率是最核心的增长推动力,中国势头良好,长期潜力巨大。第三,人力资本是重要的发展因素,既有利于效率也有助于平等,未来30年中国是人力资本大国和强国。第四,政府和社会消费,是增长的拉动力量,也是创造平等美好社会生活的力量。
周黎安:深化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周黎安表示,中国过去四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从来源上分解,主要受益于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生产要素再配置。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以生产要素再配置为驱动的增长趋于衰减。其重要原因在于:一系列制度障碍导致生产要素市场还存在许多扭曲和错配,严重阻碍了生产率的提高;要素配置的进一步市场化亟待推进和完善。
除了探讨传统要素——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面临的问题外,他还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凸显了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和盘活数据资源的潜力,遭遇了两个核心挑战: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企业对精确数据的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保障数据交易中的有效竞争,避免企业基于数据优势的垄断。
刘晓蕾:解决资金配置问题是供给侧改革下一步的重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刘晓蕾教授认为,金融机构的供给侧改革是未来几年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其实我们的金融总量并不低,无论是从金融资产占GDP的比重,还是金融产业的附加值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都不低,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但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结构问题,就是资金没有到应该去的地方,资金配置效率不高。
■尽管各怀不同的诉求,英欧双方大多数人还是希望排除“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以避免短期的经济混乱,尽可能降低英国“脱欧”的经济风险。 最近,英国政府和欧盟拟定的“脱欧”协议在英国议会遇阻
稳住存量、做大增量,是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而增量主要来源于民间投资,目前来看,互联网经济、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民企是不可或缺的投资主体。
新华社哈尔滨2月2日电 题:民营经济缘何成为“立市经济”?——东北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城七台河转型记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 管建涛 在东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较大,一些资源型城市尤为明显,实现经济转型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