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

2019-02-27 06:01:01    光明日报  参与评论()人

报告显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激发和涵养各民族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激发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当前的扶贫政策都是真金白银,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给得越来越多,帮得越来越实,但不少地方也反映,如何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仍是亟须补齐的短板,特别是一些贫困群众过度依赖帮扶政策,个别贫困群众存在“你不帮,我不动”的现象。

对此,报告从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强化教育引导和典型引路等方面开出“药方”,推动群众“敢脱贫”“勇脱贫”。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报告特别指出,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作用;对尚有劳动能力却无所作为的贫困群众应减少资金和物质的直接给予,着力引导其增强脱贫的参与性和能动性;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等不良现象,要因户施策教育惩戒,杜绝不良导向。

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脱贫群众创收增收渠道单一,不少地方存在政策性返贫的风险;不少脱贫县存在债务风险,脱贫摘帽后还本付息压力极大;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在贫困地区仍普遍存在,“软实力”薄弱仍是突出短板……报告指出,贫困地区摘帽退出后仍将长期处于经济欠发达、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持续稳定增收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依然不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这种状况,报告提出,要通过保持政策稳定性、实施动态管理、加快建立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等措施,建立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体制机制。

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报告明确“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稳定后续帮扶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实现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此外,报告提出要解决教师、医生等优质人力资源难以“下沉”到贫困地区的突出问题,制定并落实真正具有吸引力的引进和留住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人才长期扎根贫困地区工作。

在此基础上,报告还提出要尽早启动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研究,“研究构建市场化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探索构建农村减贫和城市减贫并重、全面统筹的城乡贫困治理体系”。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