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记者手记:走近玉树灾区最后一公里

2019-02-26 21:0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西宁2月26日电 题:走近玉树灾区最后一公里

新华社记者李琳海

雪,还在三江源飘舞。这是近10年来,牧民巴旦经历过最大的一场雪。确切地说,是雪灾。

巴旦家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1月以来,连续10余场的降雪使玉树雪灾严重,截至目前,已致2万余头(只)牲畜死亡,受灾群众超过10万人。

杂多县阿多乡吉乃村三社巴群沟海拔4500米,距离县城20多公里,是全乡境内迄今为止仅存为数不多的不通路的村社之一。

山高风大导致积雪深厚,积雪深度达25厘米,最深处比一个成人还高。机械无法进入,人工清雪保通工作进度缓慢。

玉树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一年中只有冬、夏两季。今年农历正月初八,新华社首批赴玉树雪灾前线报道的记者驱车前往本次雪灾受灾最严重的玉树杂多、称多等县域。

尽管早已耳闻玉树雪灾的残酷,到达现场后,记者更加切身感受到了灾损的严重,救灾的困难。

沿途我们看到,被饥寒“绑架”的白唇鹿一头栽在雪地里,牧民家体弱的母畜和小牛犊因吃不上草有气无力。连续降雪和大风天气让费尽气力打通的“生命通道”再一次封堵。

去杂多县采访当日,天空飘着大雪,能见度极低,白天路上运送草饲料的车打着双闪。

记者的采访车辆不断打滑,甚至几次险些翻入路旁。夜晚赶路,采访车车门打不开,后来才得知,夜晚温度低,车外结了很多冰,车门被冻住了;公路两旁的牧道上,偶尔能看见吃草的马,它们的背上披着厚厚的棉被,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背上结了长长的冰柱。

雪灾中,百姓利益高于一切。

得知有牧户被困雪山,杂多县阿多乡党委、政府干部们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由乡党委书记文达才仁,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求军乃联合带队,村社干部积极配合,上演了“高山雪地、马背运粮”的真情一幕。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