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22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在北京举行了“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专题会议,并同时印发《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南昌等7个城市成为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城市。
城企联动 普惠养老是什么养老模式?
普惠养老,重点首先在“普惠”两个字,即扩大惠及面,让更多普通群众、工薪阶层享受到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好、买得放心的养老服务。
“城企联动”指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与当地居民收入和退休金水平挂钩的普惠性服务内容,力争到2022年,形成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的合作新模式。 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等一揽子的政策进行支持,企业按约定承担公益,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这次首批自愿参与专项行动的城市共7个,南昌、郑州、武汉、成都、秦皇岛、许昌、宜兴,和城市一对一签约的是前期经过筛选的当地养老企业。签约后,这些企业可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每张床2万元的建设补贴。
签署协议 化解养老企业融资难
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中,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帮助养老降低融资成本,而这个成本怎么降?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国家发改委签署了合作协议。
据了解,过去我国从事养老服务的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产少,缺乏相应的信用和担保保障,申请项目贷款时常常会遇到困难。
在22日的签约仪式上,国家开发银行等五家金融机构和国家发改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对于纳入城企联动名单的城市和企业,金融机构将主动对接,提供基准利率甚至更优惠利率的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局副局长 马梅梅:
国开行的贷款基本上是按照项目的资本金,他自己要出20%,80%我们都可以给它承担。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新模式新在哪?
与过去的养老模式相比,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模式新在哪里?又能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呢?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陈功:
普惠养老专门提到了经济上可负担、方便可及,这是很明显的特点。并且也强调了和多方的养老服务需求对接,尤其是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特点,就是落实了老龄事业和产业共进,在这个过程中还把医养结合提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开放的机制,能够让整个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
对于老百姓来说,普惠养老使得需求对接更加明确,有助于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老百姓更便利可及,受益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资源整合效率得以提升,服务质量上也都得到了改进。
目标:“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
此次专项行动的具体目标,简单概括就是:“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
“三提升”是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包括养老床位和床位中的护理型床位的数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城市中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要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医养深度融合。
“两下降”是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 当然,这样的下降,反过来也会对企业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起到正面作用。
“一满意”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落地实施,需注意哪些问题?
要在三年内实现上述目标,各城市的压力大不大,在具体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起看专家的解读。
北京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陈功:
首先,在中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特别突出,如何准确把握好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的服务,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第二,城企自愿参加合作的过程中,怎么落实好相互之间的承诺,还有待于观察。第三,效果如何评估,标准还有待于完善。最后,专业化服务队伍如何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让所有举措补到老百姓的心头才是目标
养老到底应该怎么做,从“补砖头”,“补床头”到“补人头”,我们国家的社会养老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向前,但最后,怎么能让所有举措补到老百姓的心头,才是目标。
城企联合,各有担当。地方政府在尽力扶持和政策倾斜之后,更要监管,作为企业,愿意投入养老事业是好事,但要放眼长期效益,而不是着眼短期收益。毕竟每个人都会老,怎么能够建立更好的社会养老体系,是与每一个人切身利益都相关的事,当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合作。
原标题:普通人买得起的养老服务!这项新政策启动,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这是一次世纪谈判。 现在,这场谈判正进入最关键阶段。 表面看,磋商气氛还很不错,特朗普一些表态也值得肯定,而且,一个月之内,他已经两次在白宫见了刘鹤副总理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获悉,2月23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16.9万人次,同比增加368.2万人次,增长38.8%,创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