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太岳山上流动的“迷彩服”

2019-02-17 16:03: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太原2月17日电 题:太岳山上流动的“迷彩服”

新华社记者孙亮全、胡靖国

春节结束了,山西省沁源县景凤乡党委书记卫文丽放心大半。

每年冬春季节,都是沁源这个太岳山东麓森林大县防火压力最大的时候。“逢年过节更要谨慎,山上都是天然林。”卫文丽说,连续多个除夕,她和值班的乡镇干部都不敢回家,“三十晚上,和护林员们一起在乡政府包顿饺子就算过年。”

地处太岳山区、沁河源头的沁源县拥有森林220万亩、天然牧坡120万亩、连片草场72万亩,57%的森林覆盖率,居山西省首位,是著名的“油松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沁源这个山西最绿的地方,也是每年防火压力最大的地方,过去的数十年,当地靠着“全民行动”的方式,努力消除着每一个处在萌芽状态的隐患。

除了2011年成立的森林消防专业队的专业巡逻防控,沁源全县220万亩森林就靠700名身穿迷彩服的护林员和各乡村干部“严防死守”。冬季分布在大山角角落落、日复一日与火灾隐患斗争的护林员们,远远看去,就如一道道流动的“绿色”。

交口乡正中村57岁的宋慧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30年了。20世纪80年代起,作为村干部的宋慧民,每天都得上山转转。2002年起,他成了一名专职的护林员,压力更大。

每天早晨六点半,宋慧民起床后要先骑着车子去村里转一遍,七点半上瞭望塔上瞭望,然后开始巡山,一天要走二三十里。“看到哪里有人就得去哪里,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有没有带火、抽烟。”

村里的7600多亩森林,是宋慧民和他一名同事的“辖区”,他们的对讲机和手机24小时不能关。宋慧民说,防火已经深入到沁源人每个人的骨子里了,甚至于他们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