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青岛市科技创新站在了新起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307.1亿元,占GDP比重2.78%,研发投入强度居山东省首位。
深海相约:在海底6000米“现场直播”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汪嘉宁的手机上,有一款低调而特别的直播软件,它的直播“镜头”在深海6000米。
自2014年以来,汪嘉宁多次在“科学”号科考船上担任首席科学家,构建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来自孔子故里的这名80后,来了一场与深海的创新“约会”。
2016年,汪嘉宁和同事在海上成功破解了深海观测数据实时传输的世界难题。今年春节前夕,汪嘉宁和同事在海上不仅实现了由北斗卫星“护航”深海数据实时传输,还将实时传输数据的深度由3000米拓展至6000米。
汪嘉宁打开这款“直播”App,即能看到观测网内每个潜标和浮标的实时传输数据。“后台接收到数据后会自动分析并绘制成图。看这张图,红色代表东向流速,蓝色代表西向流速,这个点过去一小时的流速变化一目了然。”他说。
在深海6000米“直播”可不是用来娱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说,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获取的数据将服务于深海前沿研究、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预报等,特别是实时传输数据将提高气候和海洋环境预报精度。
作为中国海洋科技城,青岛聚集了包括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内的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无数海洋科技工作者在这里与蔚蓝深海浪漫相约。
“川汉子”唐嘉陵在第一次去东北上大学途中,绕道秦皇岛看大海,冥冥之中决定了他的深海之约。2012年6月,他驾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世界作业类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的纪录。
央广网青岛1月18日消息(记者王伟)青岛港近日在海南博鳌中远海运暨海洋联盟港航交流大会上签署声明, 加入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共同建立一个基于港航大数据的开放平台
央广网青岛12月8日消息(记者王伟)12月7日,在青岛港2019年国际原油贸易发展大会上,举行了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第2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开工启动仪式,同步开建的还有一座10万吨级转水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