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追溯古法 推陈出新——台湾纸塑艺人的坚守和梦想(2)

2019-02-07 17:31: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蔡尔容说,做这份工作最需要的是细心和耐心,“老祖宗的这些手艺没有速成的,要一点一点踏实地去做”。

据介绍,一尊60多厘米高的纸塑神像往往要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错一道就可能导致整件作品废掉。“就这样丢废品,都‘丢’掉了台北一栋房子啦。”蔡尔容说。

由于工序复杂、工时长,且需长年磨炼,制作过程中动辄还会产生挫折感,不少学徒被“吓”跑了。“曾有学校介绍40多个实习生来,几天就都跑光了。”蔡尔容有些无奈。

“做一行就要专心做下去,任何一行都会有困难,与其抱怨不如去解决它,这也是我奉行的匠人精神。”蔡尔容说,这份精神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努力在细节上下功夫。

他指着那组“五路运财”纸塑说,邓九公肩甲上的吞头并没有用狮头造型,因为人物是殷商时期的,而狮头造型吞头到唐朝才出现。

为传承好纸塑技艺,蔡尔容广览群书,不断追溯古法,并将深厚渊博的中华文化一点一滴融入作品。他说,古人做东西都是有讲究的,如早期的稻草神像,身着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的五色衣;用10根稻草做胳膊,代表天干;用12根稻草做腿,代表地支,而将其对折则代表二十四节气。

近年来,蔡尔容夫妇还在纸塑上发挥创意,衍生出不少文创产品,包括发簪、裁纸刀、书签、笔筒等。

“我们中国人喜爱竹子,因为它清静谦虚,又寓意步步高升。我们的纸塑原材料主要是竹纤维,所以我们的文创品牌就叫‘竹纸传奇’。”卜雅菡说。

多年来,蔡尔容夫妇携纸塑作品参加大陆多个展会,足迹遍及北京、上海、青岛、济南、义乌等十几个省市。

“我们的手艺本就来自大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现在把它带回大陆,让更多人知道,在台湾还有人在坚守这门手艺。”卜雅菡说,通过到大陆参展,我们也希望找到合作伙伴,共同把纸塑发扬光大。

今年初,蔡尔容夫妇创作的“12生肖拆纸刀”获得云林县政府颁发的“云创点睛·文创精品”奖项。更令他们开心的是,纸塑技艺的接棒人正不断成长。现就读美工专科学校的高一学生黄晨祐,自幼跟在蔡尔容夫妇身边学习,已能帮忙制作配件和涂色。

“这门手艺已经很少有人在做了,需要有后辈去传承。”黄晨祐说,在学习过程中要琢磨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做得更传神。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