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学习,同事们在工作上遇到问题,他都热心帮助解决。为了向村民宣传各种疾病防治知识,他自己掏钱打印宣传彩页贴在卫生室墙上,还定期下载各种有关医疗保健的宣传片在卫生室给村民们看。同事罗文芳说:“卫生室里的女同事家里都有孩子,何大夫就会主动在周末假期值班,有时候我们晚上做不完的工作,他也会主动帮忙,让我们回家做饭。”加班、值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妻子张春叶说:“他一年就休息了半天,春节他也没停下。”
“不是我喜欢加班,我是怕乡亲们有个什么疾病,卫生室没人怎么办?”去年11月底,何健感冒发烧,因为每天加班延误了治疗,发展成了急性气管炎,需要住院治疗。家里人想,他终于可以歇几天,可是没想到他住院期间也放不下工作,中午休息时去医院吊针,晚上下班后再去医院进行治疗。
入户为病人马贤利问诊的情景(央广网发 何健提供)
他把自己的病情不放在心上,但对村民的健康却从不马虎。目前,他已签约成为了598位村民的家庭医生,下村随访病人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住址。就算是下了班,妻子张春叶也总是听到何健打电话询问病人的近况:“今天感觉怎么样?吃的药家里还有吗?用不用我帮忙去买?”
村民张来庄患有重症肌肉萎缩,行动不便,何健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经常专程去镇上帮他取药,张来庄十分感激:“他隔一两天就来看我一次,帮我带着买菜买米买面都是常事,我有需要的时候打个电话他就来,这是我的一个好兄弟,没了他我寸步难行。”
在原隆村工作的4年,何健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上下班的过程中,看到路边的村民不管去哪,他总会说“顺路载你去”。他的热心也得到了回报。时常有村民叮嘱他“你可不能调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你就呆在这儿,给我们看病”。
忙碌让何健觉得自己生活的价值。他说:“医生这个职业让我的人生重新充满了阳光,我希望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不愿他们再像我一样。”他在自己的随笔中也写到:我想一直留在这里为大家做事,我的心始终如一。
“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要一直干到走不动的那一天。”村医何世英为自己许下这样的心愿。如今,已经72岁的何世英每天7点钟准时打开村卫生室的大门,听诊、把脉、打针……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发起“村暖花开·乡村扶贫扶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向坚守在扶贫扶志工作第一线的乡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校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