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初中毕业,家里人送他去固原卫校学习临床医学,他很自卑,不愿意与人接触,抵触学医。可他是个听话的孩子,经过父亲的再三劝导,他走进了学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何健说:“我发现同级有一个同学只有一条腿,相比之下,我是幸运的,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在学医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逐渐爱上了医生这个职业。
毕业后,何健到村上办医疗点,做起了村医,只要乡亲们有需求,他总是随叫随到。2004年,镇上将乡村医生纳入正规管理,医疗点的工作更多了,除了日常看病,还负责附近几个组的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就这样,他在医疗点一干就是12年,看病、取药、吊针,日复一日。他知道村里人都不富裕,就只收药费,免费出诊,但还是有很多人只吃药不给钱,因为赊账太多,医疗点入不敷出,几乎办不下去。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又重新运转。2012年,县上组织村医参加成人高考,他报名考试,在镇上所有的村医里拔得头筹,进入宁夏医科大学进修。两年后,闽宁镇卫生院招聘医生,进修结束的何健应聘成功,被分配到原隆村卫生室工作。
何健入户为小学生接种疫苗(央广网发 何健提供)
有1万口人的原隆村是永宁县最大的移民安置村,作为村上唯一的一所卫生室,不仅为村民的常见病负责,还要配合当地卫生院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扶贫、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等各项工作,人少事杂,收入微薄,四年来卫生室的同事换了又换,而何健是唯一一个坚守在这里的人,如今他已成了卫生室的负责人。
“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要一直干到走不动的那一天。”村医何世英为自己许下这样的心愿。如今,已经72岁的何世英每天7点钟准时打开村卫生室的大门,听诊、把脉、打针……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
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中国平安联合发起“村暖花开·乡村扶贫扶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向坚守在扶贫扶志工作第一线的乡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校长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