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伶仃情怀,苏权科(3)

2019-02-01 17:31: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科研中,为了一点点的精度差异,苏权科常常和科研人员反复争论,通宵达旦寻求解决办法。任何一个首制件没做出来之前,他都要找专家反复研究测算,有时甚至为了一个方案召开十几次论证会。

“我已经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了,这比我在其他工地做的已经好了很多了,你们怎么还不满意?”

“因为我们不想留下遗憾”。

在苏权科看来,科技创新是港珠澳大桥的魂,从前期项目的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创新是逼出来的”“创新不是神话”“创新是一种情怀”,这是苏权科常常用来自勉,也用来激励同事的话。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埋深最大的海底沉管隧道、超长钢结构、“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上最大的沉管预制工厂、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2万多名建设者,历时5000多个日夜,在伶仃洋上筑起跨海蛟龙,一项项世界纪录就此诞生。

苏权科力主推行的“需求引导设计”,以及“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等设计施工理念也受到业内广泛认可。

港珠澳大桥通车时,苏权科没有把胡须全部剃完,他说:“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所以还在继续为这个桥管好,用好,维护好,再做很多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

伶仃情怀,苏权科

对话苏权科:一个桥梁人的极致追求

央视网:港珠澳大桥前期无技术、无设备、无资料的情况下,如何研究大桥建设的可行性,并制定出标准和方案?

苏权科: 我们做标准有一个好处就是站在业主的角度,首先按照使用要求来定标准,再一个是要保证结构安全、可靠、耐久,把这些宏观的标准定下来以后,我们就一步一步地深入。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我们能定到什么程度,在设计阶段可以更具体一点,在施工阶段每一个构件的要求就提出来了,所以这个标准是分层次的,一级一级地出,慢慢地细化,直到定下来。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