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浙江乡村“三化”兴三农(2)

2019-01-28 17: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百万农企”吸纳“上班农民”

农历腊月十九,诸暨农民沈利新正忙着打包新鲜草莓,尽管还在原来的田地上耕作,但报酬方式有了变化。2016年,他把家里田地交给村里打包,统一流转给企业,自己则到这家企业上班,月薪超过4000元,比种田更实惠。

从收入结构看,2018年浙江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898元,占比可支配收入六成以上。以在企业务工为主的非农劳动,是浙江农民的首要收入来源。

“上百万农民创业,带动数千万农民转产就业。”在顾益康看来,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包产到户改革,使农业集体化经营体制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家庭经营体制,浙江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由此迅速发展,开启了农村工业化道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分化,一部分农民、农村先富起来,形成了数以百万计的浙江“农民企业家”。

而根植于农村、率先探索工业化路径的浙江民营经济,在当下仍然是驱动浙江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浙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多管齐下,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推进,直接带动100亩—300亩的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与工业交融,为小农户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其中部分成为“上班农民”。

如今站在更高起点,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浙江乡村企业,仍然向新型工业化链条的两端不断延伸,从生态农业到服务业,持续迸发新活力。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唐冬寿介绍,目前浙江“农创客”群体超过1700人,其中近九成是80后、90后,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6%,超过六成“先工作、再创业”。在促进农业三产融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这一群体正发挥“生力军”作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