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读懂中国经济年度成绩单:为何说不必过于担心通胀压力通缩风险(2)

2019-01-27 14:30:00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19年,受国际原油价格震荡走势影响,燃油类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医疗服务类价格基数较高,再加上医疗服务改革全面推开,2019年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此外,消费品进口力度加大,进口关税削减,也将对消费价格上涨起到抑制作用。因此,非食品价格运行相对比较平稳,整体涨幅可能略有收窄。

综合食品和非食品因素来看,2019年,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下行,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较弱,对物价的拉动作用不强;货币政策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存在流动性泛滥进而抬升物价的可能性。而且,国内粮食产量稳定,农产品供给充足;工业消费品供求平衡态势总体稳定,供大于求局面仍在延续。因此,我国物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通胀压力不会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从PPI看,2018年,PPI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多,生活资料价格走势平稳,价格涨幅从上游到中下游行业逐渐递减,呈现出结构性上涨态势。

2019年,国内需求难以显著走强,需求拉动PPI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显著回落将逐渐传递到工业生产领域;下游消费需求偏弱,制造业订单已经明显下降,对工业生产环节的带动作用有限。根据交通银行预测,2019年PPI翘尾因素平均为1%左右,比2018年大幅下降1.8个百分点。PPI缺乏新涨价动力。2019年全年,PPI平均涨幅预计将降到0.5%-1.5%,不排除有的月份可能出现负增长。

PPI同比涨幅的回落,意味着通缩风险上升。不过,从近几年情况看,即便是经历了连续50多个月的PPI同比负增长,我国也从未发生过全局性的通货紧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同时,明确要抓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重点工作任务。这些政策举措都有助于缓解国内工业价格陷入通缩的压力。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宏观政策要解决结构性矛盾,也要考虑供求总量的平衡。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逆周期调节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冲下行压力,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将有利于改善供求关系。

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变,如果物价问题应对不好,可能会带来就业问题,并引发其他风险隐患。因此,仍应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