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小小香包凝聚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2019-01-25 19:02: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兰州1月25日电 题:小小香包凝聚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新华社记者多蕾、李笑

新春将至,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的一间香包制作工作室内,几名当地妇女正穿针引线赶制香包,希望在新年里将香包和它们所承载的美好祝愿带给更多人。

庆阳素来有制作和佩戴香包的传统,这一凝聚着女性对亲人祝福的小物件,现在已经成为她们在照顾家庭之余增加收入的“巧手产业”。

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工作室,香包和各类刺绣工艺品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几名当地妇女端坐在工作台前,几片碎布几缕丝线经过她们的巧手加工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香包。

庆阳香包造型丰富、手法独特,当地几乎每位女性都会制作,其古拙质朴、富有原始文化遗存的特点,使其在黄土高原上代代相传沿袭至今。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物品,香包寄托了劳动人民避灾、祈福的朴素心愿,在当地广为流传。庆阳香包绣制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间工作室的创办者、庆阳香包绣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向记者回忆起了她对香包最初的记忆:“我是从小看着长辈们做香包长大的。那时候,在油灯下,奶奶和妈妈在做香包,我就趴在跟前看。看香包在她们手中从无到有觉得非常神奇,自己就有想做的冲动。”

渐渐长大的刘兰芳也学会了做香包,并且理解了小小香包所承载的更深的含义。“香包本身是一个纳福送吉祥的信使,每件作品都寄托了主妇对家人深深的爱。希望他们佩戴这个香包出门时平安顺利,希望小宝宝健康成长。”

近年来,甘肃省在对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加大非遗生产性保护力度。自2015年起,连续四年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依托高校组织传承人群开展砖雕、唐卡、刺绣、剪纸等项目培训。如今,香包从农家走向市场,成为助推妇女致富增收的“巧手产业”。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