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破除“唯论文”紧箍咒, 做好成果转化也能评教授(2)

2019-01-23 06:00:00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这种倾斜,瞄准问题而来。比如研发“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期间,毕玉遂心无旁骛搞研发,一门心思促转化,按照之前政策,他的博导身份要被拿掉,但该校设立“学术特区”,特事特办,解决了其博导问题;又比如该成果核心发明人之一的毕戈华在国外留学时中途退学搞起了研发。按照之前的评聘政策,他的学历不达标,可能一辈子提升无望。但“学术特区”将其引入教职,解决了身份问题。

破除“唯论文”紧箍咒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教师的三大职责。但对年轻教师蒋兵来说,以往晋级所需论文指标成了“紧箍咒”;前不久,他加快淄博市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受到当地决策层重视,并在企业落了地。此举契合了该校“成果转化型教授”的条件,1982年出生的蒋兵得以拿到晋升高级职称的门票。

吕传毅告诉记者,学校将教师岗位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成果转化型四类,在管理和考核上不搞“一刀切”,让教师人尽其能。尤其是开创性的“成果转化型教授”,侧重以学术价值和社会贡献为考核导向。这种做法,与去年科技部、教育部、人社部等部门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导向一脉相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主任张学义教授发现,车辆在夜间行驶或泥泞道路上行驶时,发动机转速降低,发电机输出电压低导致车辆照明灯变暗,而车辆在白天平坦道路上行驶时,发电机输出电压高,车辆用电设备经常烧坏,这就是“低速灯不亮,高速烧灯泡”弊病。

“30多年来,我就干了一件事。”张学义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攻克上述难题,便有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诞生。在研发了第一代皮带式永磁恒压发电机之后,他又带领团队研发了离心式、飞轮式、涨紧轮式多类永磁恒压发电机,而这些成果都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如今,作为团队负责人,他享受到山东理工大学“首席专家负责制”的红利,在配备人才、科研立项上“说了算”,在经费管理中,更加灵活,“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了”。

放权,宽松,成了山东理工大学科研体制改革的关键词之一。但这种宽松,并不是没有边界的。前一阶段,该校在新一轮聘用时,对117位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予以高职低聘。吕传毅说,改革是“动奶酪”的事情,需要有激励,有考核,让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有压力,有动力。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